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RB 660: 車況追蹤 - 座艙設定

小朱 (RB 660) 原廠車椅是鐵製座弓, 底部水平的部份, 跟市面上大多數車椅的座弓一樣, 長度大概是 80 mm, 不過, 神奇的是底部原本應該是水平的部份卻是帶著弧度的, 尤其是兩側的部份. 所以, 就變成了實際可用的長度大概只有 70 mm. (車椅長跟寬則分別是 275 mm 跟 140 mm)

小朱原廠車椅座桿是鐵製的, 頂端的車椅固定座部份, 也同樣地跟市面上大多數的車椅固定座一樣, 前後的長度大概是 40 mm. 配上座弓 70 mm (可調的部份) 的原廠車椅, 車椅可以前後調整的範圍, 就是 30 mm. (= 70 - 40 mm) (原廠車椅座桿的 Offset 是 15 mm)

之前騎原廠小藍 (RB 660) 的時候, 會把車椅退到最後面. 前天 (02/25) 大概量了一下, 車椅座桿 (中心) 延長線通過車椅的地方, 大概是從車椅鼻尖量過來 150 mm 的位置. 雜誌上說, 車椅前後的中心位置, 是在 145 mm 的地方. 換句話說, 車椅座桿後退了 5 mm, 或者是說, 車椅往前拉了 5 mm.

這要算是非常神奇的發現了. 車椅都已經退到最後了, 卻還是比虛擬的標準位置少了 5 mm? 那要是把車椅座桿鎖在座弓正中央的位置, 那不就是還要再少個 15 mm (30 / 2 mm)? 那就總共要少 20 mm 了耶? 車椅往前推了 20 mm (Offset = -20 mm), 那 BB-Saddle Setback 不就是一整個不夠了?

後來 (04/29) 換了 Oval Concept 的 R710 之後, 我是把 R710 鎖在座弓的正中央, 然後直接把 R710 的車椅固定座直接退到最後面, 調成 Offset 最大. (Offset = 10 ~ 45 mm)

R710 配 Giant Gel (Velo VL-1133) 的時候 (09/19), 車椅座桿延長線通過車椅的地方, 大概是在 125 mm 的位置. 換句話說, 大概是 20 mm 的 Offset.

原廠車椅的設定是 -20 mm 的 Offset, 我換了 R710 設定成 20 mm 的 Offset, 這一來一往可是差了 40 mm 溜~ 難怪我會想把原廠的 90 mm 龍頭改成 50 mm 的 Zoom 3D 跟 60 mm 的 Akiva. 而且, 改了之後, 還是覺得煞變把的距離有點遠呢~ 因為, 照理說, 我應該是騎 XS 滴, 可便宜的小朱是 One-Size 的 S, 上管是有長了一滴滴.

所以咧? 星期一 (02/22) 才會想再把車椅往前調個 20 mm, 讓車椅座桿的延長線, 剛好是通過車椅 145 mm 的中心位置. 跟原廠的設定比起來, 整個座艙往後移了 20 mm, 從原本的 -20 mm 變成 0 mm Offset. 而且, 也小了 10 mm, 原本 90 mm 的龍頭, 變成了 60 mm. (30 mm 被車椅 Offset 掉 20 mm, 實際座艙只小了 10 mm)

如果, 目前 0 mm Offset 的車椅設定, BB-Saddle Setback 是 Ok 的話, 那小了 10 mm 的座艙設定, 不就大概剛好是 XS 的車架配上 70 mm 的龍頭? (S 配 60 mm = XS 配 70 mm?) 這樣看起來, 好像還是不大對耶~ 理論上, 應該是要 XS 配 90 mm 吧? 我的手有那麼短嗎? ...

另外, 原廠小藍的設定是, 龍頭跟頭管之間有兩個 10 mm 的墊圈, 現在則是直接把龍頭降到最底, 換句話說, 就是降了 20 mm. 下坡握下把的時候, 可是會造成肩頸酸痛滴~ 不過, 煞車線跟變速線不夠長, 也只能暫時這個樣子了~

相簿連結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5E5%e5%b0%8f%e6%9c%b1%5E6%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8%a8%ad%e5%ae%9a%e8%bf%bd%e8%b9%a4

RB 660: 半夜騎 - 坪林

氣象說週末都會下雨, 下星期一 (03/01) 就要出差了, 趁著天氣好, 下午 (02/26) 就請了半天假, 帶小朱 (RB 660) 出門去了~

星期三 (02/24) 騎風櫃嘴的時候, 覺得車椅好像拉太高了 (多拉了 25 mm), 出門前就又降了 5 mm 回去.

車椅往前拉 20 mm 之後 (02/22), 覺得轉速又回來了, 可是, 一下子還不太習慣改變後的踩踏角度, 所以, 踩踏就好像比較沒那麼平順跟有力. 不過, 車椅往前拉了之後, 屁屁的負擔可真的是變輕了不少.

整個騎下來, 總共慢了 03:39. 不過, 除了突然大改設定, 可能有點影響之外. 海倫下坪林的時候被龜卡 (龜速的大卡車) 擋到, 回程海倫下新店的時候又被龜卡擋到, 應該也是貢獻了不少的時間. 所以, 大體上, 應該還算是 Ok 滴~

設定上, 除了因為煞車線跟變速線太短, 只好把車把降到最低之外, 還覺得煞變把離身體有點遠, 可是抓下把的時候, 又覺得應該是差不多了. 也許, 應該試著再把車椅往前推看看唄~

另外, 小朱騎起來突然有異音耶~ 休息的時候, 有稍微地看了一下, 沒找到原因. 再找時間仔細看看唄~

再另外, 出門前突然找不到風鏡, 摸了很久, 回程到海倫的時候, 路燈就都亮了. 所以, 算是 "半" 夜騎.

好唄~ 底下是追蹤用的里程時間:

0) 來回 = 02:49:08 @ 20.300 km/h (02:45:55 +03:39)
1) 國史館 = 13:50 @ 22.728 km/h (12:56 +00:54)
2) 海倫 = 54:11 @ 13.233 km/h (52:31 +01:58)
3) 坪林 = 19:18 @ 35.627 km/h (17:57 +01:21)
4) 海倫 = 47:26 @ 14.623 km/h (46:28 +00:58)
5) 山下 = 26:20 @ 36.980 km (25:12 +01:08)
6) 新坡一街 = 08:03 @ 6.932 km/h (07:40 +00:23)

RB 660: 陪騎 - 風櫃嘴

星期三 (02/24) 早上跟廠商開完會之後, 廠商的 V 跟 D 約騎風櫃嘴... (後來出現的, 還有廠商的 A, 跟 D 約的 B 跟 V2)

想說, 到大陸去的時候, 都有被 V 照顧到咧~ 難得人家找騎車, 不去有點說不過去哩~ 就去了...

開著小銀 (Matiz 1.0) 載著小朱 (RB 660) 到了故宮對面的 7-11 集合...

換好車衣褲, 穿好卡鞋, 組好車之後, 剛好是預訂的集合時間. 接到 V 的電話, 說是有事擔擱了, 而 A 則要去載 V, 所以, 兩個都會比較晚到, 要我等他們到再一起騎, 讓 D 跟 B 還有 V2 先騎.

頭一次跟大家騎車, 先瞄一下大家騎什麼車:

V => Giant Boulder (很久沒騎, 連輪胎都沒氣了, 出門前才打的氣)
D => Fuji 的 Team Pro (剛買的, 還騎沒幾次, 亮晶晶)
A => Flamingo 的 HS-F1-2018 (跟 D 借的)
V2 => TCR Advanced SL1 (超乾淨的傳動系統)
B => Primavera 的 Triumph (一樣是超乾淨的傳動系統)

星期天 (02/21) 小朱跑頭城 (石牌縣界公園) 的時候, 才剛騎掛, 而且, 隔天又突發奇想地, 把車椅往前移了 20 mm, 也拉高了 25 mm, 本來其實還蠻剉的~ 不過, 後來一想, 來個邊騎邊聊天, 應該還是 Ok 滴吧~?

果然, A 太久沒騎了, 而且, 騎的是 D 的車, 變速不太熟, 直接大盤爬陡坡, 沒兩下就抽筋下馬了. 而且, 騎沒多久, 就叩! 慘叫了一聲. 回頭一看, 左邊整隻曲柄竟然掉在地上耶, 哇哩咧~ 太瞎了吧~ 沒雷禪, 算好運了~

應該是螺絲鬆了吧? V 也停下來幫忙, 七手八腳地把曲柄給鎖了回去. 很恐怖吶~ 要是騎在 D 後面, 一個煞車不及, 不就撿到 D 了? 切~ 嚇死我了~

好唄~ 最近苦練北宜緩坡, 很久沒騎阿柔洋跟杏花林這種陡坡了, 有點不太熟, 不過, 還好是邊騎邊跟 V 聊天, 抽車也不太需要轉速, 所以, 心跳應該只有 150 bpm 吧~ 除了最後的幾百公尺有抓著下把抽車衝刺, 演一下之外呢, 就都是順順的騎了~

而由於是順順的騎, 就沒特別注意從楓林橋騎到風櫃嘴的時間了. 可是, 沒想到, 人家 V 跟 B 是來計時的... 結果, V 跑了 37 分, B 也跑了 41 分. 而且呀, B 已經 50 歲了唷~ 還沒上卡哩~ 猛呀~ 這樣看來, 我應該也還可以再騎個十來年吧~ 爽~

Team Pro (官網) => http://www.fujibikes.com.tw/goods-ins.php?cpid=94&ckid=3&cid=1

TCR Advanced SL1 (官網) => http://www.giant-bicycles.com/zh-TW/bikes/model/tcr.advanced.sl.1/5845/39802/

Triumph (官網, 普立瑪) => http://primavera-cycles.com/products/products_detail.php?language=_eng&two_cid=17&pid=7

HS-F1-2018 (官網, 美捷士) => http://www.flamingobike.com/products/products_show.php?pid=59&cid=3#pro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RB 660: Saddle Setback - Giant Gel (Velo VL-1133)

上次 (09/19) 給小朱 (RB 660) 換上了 Velo 代工的 TCR 原廠車椅 Giant Gel (VL-1133) 之後, 騎到現在還是覺得屁屁會痛, 可明明 VL-1133 就夠軟了呀~ 該不會是我的 Saddle Setback (車椅鼻尖離 BB 的水平距離) 設太大了吧?

同一個人騎同一輛車, 同樣的踩踏輸出功率, Setback 越大, 重心就越往後傾, 如此一來, 分配到踏板上的體重就越少, 而相對地, 屁屁的負擔就變大了.

好唄~ 禮拜一 (02/22) 晚上, 就抽了個空, 把 VL-1133 給往前調了 20 mm, 也順便往上拉了 25 mm.

停車場試騎了一下下, 覺得車椅跟車把之間的垂直落差太大了, 可上次哈啦過了, 煞車線跟變速線都不夠長, 所以, 就沒辦法升車把, 只好暫時先這樣了~

調整好之後, 還是照個相, 追蹤一下唄~

相簿連結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5E5%e5%b0%8f%e6%9c%b1%5E6%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8%a8%ad%e5%ae%9a%e8%bf%bd%e8%b9%a4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RB 660: 獨騎 - 頭城 (石牌縣界公園)

過年 (02/12 ~ 21) 台北大概都在下雨, 還好躲去南部 (嘉義 => 屏東 => 墾丁) 玩了四天三夜 (02/16 ~ 19, 初三 ~ 六).

過年除了大吃大喝之外, 也都比較晚睡, 這下子, 應該是又要砍掉重練了吧~?

昨天 (02/21) 天氣終於轉晴了, 跟銀副駕請了假, 就牽著小朱 (RB 660) 出門了.

本來是想悠閒地騎個北宜來回滴, 不過, 騎到離石牌 (縣界公園) 剩不到 2 km 的時候, 被銀副駕的電話緊急召回了. 所以, 最後就只騎到了石牌, 瞄了一眼龜山島, 就回頭了.

由於天氣才剛放晴, 路上還是會有積水的地方, 不想擦車, 就會煞車耐著性子慢慢龜過去. 所以, 才到國史館而已, 就已經慢了 01:13. 不過, 騎起來, 除了比之前喘之外, 並沒有明顯的不適.

可從國史館出發沒多久, 就騎到整個胸口有鎖著的感覺. 正常騎的情況下, 是可以騎得更喘, 騎出更高的心跳滴. 可胸口被鎖住的時候, 根本就還沒騎出最大的強度, 整個胸口就一整個難過, 沒辦法繼續把強度往上拉了.

完了, 一開始就騎掛了, 這難得的假期跟天氣, 可不就白白地浪費了嗎? 不行, 不行~ 應該是降低強度, 盡量延長騎乘時間, 好好享受這個假期跟天氣才對.

原本設定的 11.5 km/h (75 rpm) 以下站起來抽車, 就往下調降到 10.5 km/h (70 rpm). 一邊放慢速度, 一邊努力地調節體力. 不過, 好像沒什麼用處, 還是一整個快掛掉的 Fu.

整路真的是騎到都快靈魂出竅了, 不過, 我還是硬賴在車上撐呀撐滴. 在快騎到二格 (叉路口) 的時候, 胸口終於是有突然被打開了的感覺. 接下來, 就拉到了平常的強度, 順順地騎到了海倫咖啡.

到了海倫咖啡, 對了一下碼錶, 整整慢了 07:11... 真是無言... 開春第一騎, 就出師不利... 回頭了嗎? 不行哦~ 不是已經把胸口打開, 把體力調整回來了嗎? 那就繼續輕鬆騎, 騎到哪算哪兒唄~

溜下到坪林的時候, 自我感覺還是相當地良好, 所以, 就繼繼往石牌 (縣界公園) 騎了.

可沒想到, 爬海倫咖啡的時候, 因為掛掉了, 兩隻腳騎不出強度, 體重就都落在屁屁上, 一個不小心, 就把屁屁提早用完了. 騎石牌的時候, 沒屁屁可以用, 還真是死去活來滴...

在坪林 (7-11) 的時候, 明明就還吃了兩顆關東煮, 結果, 騎著騎著, 肚子竟然虛了起來. 根據之前的經驗, 硬撐的結果, 是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恢復滴~ 所以, 就乖乖地下馬吃了條 Catch (蓋奇巧克力), 才又繼續騎.

騎著騎著, 接到了銀副駕的電話, 又意外地多停了一次, 然後, 才爬到了石牌.

石牌跟坪林是上上下下的路段, 所以, 爬石牌的時候, 固然是辛苦的, 可回坪林的時候, 卻也沒有輕鬆到哪裡去哩~ 而且, 最近騎慣了坡度變化不大的 "新店 <=> 坪林" 來回, 突然, 要再騎這種變速頻繁的路段, 還真是手忙腳亂, 有辛苦到說~

回到了坪林之後, 就乾脆大休息了, 啃了個麵包, 又喝了杯咖啡. 接著, 再爬海倫咖啡的時候, 椅子還真的是快坐不住了哩~ 看來, 這一趟的爬坡路段是全部都掛掉了.

回到了山下, 曾短暫地幻想過, 要打電話叫銀副駕開車下來載... 想得美哦~ 還是乖乖地抽車爬新坡一街上山回家唄~

才騎完 94.03 km 而已, 腳好像就沒什麼力了呢~ 只好狂拉手把, 再借力硬踩踏板了. 每次回家前, 都要來個最後的試煉, 真是傷腦筋... 可沒想到, 從時間上來看, 整天騎下來, 就最後的這一段新坡一街, 騎得還算可以哩~

好唄~ 開春第一騎, 雖然有點難看, 不過, 總算是開張了. 而既然是砍掉重練, 也只能耐著性子, 乖乖地重練了~

另外, 上次 (02/12) 把磨到差不多的 Vittoria Zaffiro, 換成買了很久 (04/22), 不過卻幾乎是全新的 Continental Ultra Sport, 騎起來... 覺得很黏呀~ 每次黏到了大一點的石頭, 騎起來就會有聲音, 而且, 還很難甩得掉, 真是有夠討厭的了~

再另外, 上次 (02/12) 把前煞車皮 TK423AG-QR 給調出了前束角之後, 之前煞起來澀澀的感覺, 完全不見了哩~ 很線性, 很 Q 哦~ 拉著煞車高速過彎的時候, 也更平順了呢~

好唄~ 底下是追蹤用的里程時間:

0) 來回 = 04:50:25 @ 19.600 km/h (少了九彎十八拐, 沒得比)
1) 國史館 = 14:09 @ 22.261 km/h (12:56 +01:13)
2) 海倫 = 59:24 @ 12.081 km/h (52:13 +07:11)
3) 坪林 = 19:01 @ 36.126 km/h (17:57 +01:04)
4) 石牌 = 01:10:01 @ 16.119 km/h (01:05:36 +04:25)
5) 坪林 = 40:13 @ 28.003 km/h (40:15 -00:02, 刷新)
6) 海倫 = 52:31 @ 13.196 km/h (46:28 +06:03)
7) 山下 = 26:51 @ 36.219 km (25:12 +01:39)
8) 新坡一街 = 08:15 @ 6.691 km/h (07:40 +00:35)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賽事筆記: le Tour de France 2009 - 4/21 (團隊計時賽)

站別 / 日期 = 第四站 / 07-Jul (二)
路線 / 類別 = Montpellier => Montpellier / 團隊計時賽

檔案格式 / 錄影時間 = *.flv 格式 / 19:00 ~ 20:00
檔案時間 / 檔案大小 = 08:xx ~ 09:xx / 50 ~ 55 MB x 5 (= 258 MB)

主持 / 講評 = 段慧琳 / 張壽生

本站為 39 km 的平地, 中間有 3 個計時點.

團隊計時賽是由各隊派出 9 位車手, 以輪車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整個賽段. 團隊的成績是以車隊中第 5 位通過終點的車手時間計算. 不過, 落隊車手的成績, 則是以個人實際通過終點的時間計算.

團隊計時賽是屬於比較高速的賽事, 其實並不適合狹窄跟轉彎比較多的街道路段.

RaboBank 才出發沒多久, 主將 Denis Menchov (2009 年的環義總冠軍) 就在過彎的時候摔車了. 因為後面的賽段還很長, 所以, 車隊就慢了下來等 Menchov, 不過, 已經損失了不少的時間.

接著, Lampre 車隊的主將 Alessandro Ballan (2008 年的公路賽世界冠軍) 也在同一個彎道發生了摔車. 大家都在這邊摔車, 是因為, 車隊剛出發的時候, 會比較急著想要把車速趕快拉上來, 所以, 就比較容易在一開始的連續彎道摔車了. 另外, 除了路面狹窄之外, 某些路段的路面的品質好像也不太好.

在某個空曠的彎道上, 突然有 4 位 BBox Bouygues Telecom 的車手彎不進來, 紛紛衝出彎外, 摔下或者是騎下路邊的草地斜坡. 不過, 看起來是帶頭的車手判斷錯誤, 把入彎前的車速帶得太高所造成的.

團隊計時賽是以車隊總成績當做出發順序的依據, 不過, 成績越好的車隊會越晚出發, 可以增加賽事的可看性.

Silence - Lotto 車隊的主將 Cadel Evans (黃衫排名第 8, 2009 年的公路賽世界冠軍) 在過彎後的直線上摔車了. 摔車前可以看到 Evans 突然停止了踩踏, 所以, 應該是為了閃避前車而摔車的.

接著, Cofidis 車隊也有車手在同一個彎道上, 衝出了彎外. 其實, 在比賽前, 車手是有試跑過滴~ 只不過是, 試跑的時候, 並沒有跑出真正的車速, 所以, 跟真正比賽時的狀況還是不太一樣. 再加上, 計時車比較不容易操控, 所以, 就比較容易摔車了.

Garmin - Slipstream 車隊才跑到一半, 就掉到只剩下 5 位車手, 要是再遇到狀況, 成績可就危險了.

雖然, Alberto Contador 是 Astana 車隊的頭號車手 (背號 21), 不過, Armstrong (背號 22) 卻憑著經驗, 在前一站搶下了黃衫排名第 2. 在這個時候, Astana 車隊應該會以車手實際的成績為主, 協助 Armstrong 在本站拿下黃衫.

最長的團隊計時賽發生在 1978 年, 有 153 km.

賽事報導 => http://www.2009letour.com.tw/news_detail.php?id=56&sid=16

路線 => http://www.2009letour.com.tw/tour2_detail.php?id=297&sid=94

賽事筆記: le Tour de France 2009 - 3/21 (平地站)

站別 / 日期 = 第三站 / 06-Jul (一)
路線 / 類別 = Marseille => La Grande-Motte / 平地站

檔案格式 / 錄影時間 = *.flv 格式 / 19:00 ~ 20:00
檔案時間 / 檔案大小 = 06:xx ~ 10:00 / 44 MB x 2 + 33 MB x 2 (= 151 MB)

主持 / 講評 = 段慧琳 / 張壽生

本站為 196.5 km 的平地站, 中間有 2 個 4 級坡, 3 個衝刺點. 過了 102 km 處的第二個登山點之後, 就是 94.5 km 的下坡跟平地. 而且, 過了 118.5 km 處的第三個衝刺點之後, 剩下 78 km 的平地, 還需要面對海邊的強風.

離終點 139.8 km 處, 4 位車手所形成的領先集團, 跟黃衫主集團之間, 拉出了 10:16 的差距.

本賽段的前半段為爬坡路段, 太早攻擊是沒有意義滴~ 而且, 領先集團總共只有 4 位車手, 是很難抵擋最後 78 km 的海邊強風滴~ 所以, 黃衫主集團就還沒有開始積極地追趕.

Cofidis 車隊在黃衫主集團前面領騎到都聊起天來了, 不過, 最誇張的還是, Silence-Lotto 的車手, 竟然可以騎在集團的最前面還放雙手哩~ 因為, 大家都認為黃衫車隊 SaxoBank 想捍衛黃衫就應該出來領騎, 卻沒想到 SaxoBank 並沒有出來領騎, 所以, 大家就一齊擺爛.

Bernhard Eisel (Columbia - HTC) 停在路邊喝完水, 把水壺送給路邊的車迷之後, 等後面的隊友 Tony Martin 上來, 再把他帶回黃衫主集團中.

Martin 目前的白衫排名第 2 (黃衫排名第 6), 只差白衫的第 1 名 00:01, 算是隊上的主將. 所以, 在車輛機械故障之後, 車隊才會派 Eisel 幫忙把 Martin 接回黃衫主集團.

在賽事的頭一個禮拜, 各車隊都還蠻勇於嘗試滴~ 尤其是法國車手, 特別喜歡在平地站發動攻擊, 所以, 還有逃脫高手之稱.

Cofidis 車隊原本騎 Time, 這次改騎 Look. Time 跟 Look 其實都是法國品牌, 不過, 在重量上, Look 可能更輕巧一些, 而在車架角度方面, 則也是 Look 更適合爬坡一些.

離終點 53.9 km 處, 集團大摔車波及了多位 Lampre 車隊的選手, 其中還有車手 (黃衫排名第 35 的主將) 摔到要換車滴~ 不過, 隊車來得有點晚, 影響到了一些時間.

一般來說, 大隊會提供每個車隊 2 組隊車, 可以做 (集團) 前後的調配運用. 後來大會的醫療車, 還上前幫車手處理傷口. 車手膝蓋傷口的血都流到小腿了, 有點嚴重. 不過, 只要沒有骨折, 一般職業選手對皮肉傷的恢復都還算快.

離終點 35.1 km 處, Columbia - HTC 在黃衫主集團前面領騎, 追趕領先集團到只剩下 02:27 的差距.

賽事到目前, 只有 SaxoBank 跟 Columbia - HTC 比較積極. 接下來就是要到後面的高山站了, 等大家都得憑自己的本事爬山的時候, 才會拿出真正的實力出來.

離終點 31.2 km 處, 黃衫主集團離領先集團還有 01:30 的差距. 領騎的 Columbia - HTC 開始把強度拉高, 因為海邊的側逆風太大, 集團中間有車手突然沒跟上, 等到後面車手發現, 想再接上去的時候, 就已經來不及了. 結果, 原本的黃衫主集團, 就斷成了前面的黃衫領先集團, 跟後面的主集團.

離終點 9.2 km 處, 黃衫領先集團跟主集團之間, 已經拉出了 00:30 的差距. Lance Armstrong (Astana) 也在領先集團之中.

離終點 7.2 km 處, 黃衫領先集團繼續把差距拉大到 00:36.

逆風有點像無形的爬坡, 可是卻又跟爬坡不太一樣. 因為, 逆風可以輪車, 可以卡位, 也比較不受體重的影響. 所以, 最主要的, 還是要看個人的 Power (輸出功率). 另外, 如果再加上經驗跟卡位的話, 就還可以把自己在集團中的位置繼續往前推.

Alberto Contado (Astana) 掉在主集團後面的部份, 不過, 看起來好像還不慌不忙的樣子, 應該是 Astana 車隊另有安排吧? 而且, 這一站才第 3 站而已, 後面的賽事還長得很, 甚至於, 還有高山站呢~ 所以, 還先不急. 另外, 把 Armstrong 的成績往前推, 也可以強迫其他想爭奪黃衫的車隊, 在隔天的團體計時賽中提前攤牌.

Columbia - HTC 隊上只有衝刺賽型跟計時賽型的選手, 並沒有 GC (General Classification, 總成績型) 選手, 所以, 在都還是平地站的第一個禮拜裡頭, 應該就會把所有的體力都發揮出來, 能多拿一個單站冠軍是一個, 因為, 等過了高山站之後, 一隊的 9 位車手裡頭, 還能夠剩下幾位, 是沒人知道滴~

Mark Cavendish (Columbia - HTC) 今年的目標是拿下綠衫, 不過, 拿下綠衫的條件之一是要完賽騎回巴黎. (Cavendish 在 2008 年的環法中提前退賽)

離終點 2.7 km 處, 黃衫領先集團的領先差距還有 00:30 以上, 看來主集團應該是追趕不上了. 不過, 主集團還是不會鬆懈滴~ 因為, 如果差距拉得太大, 隔天的團體計時賽會更難追得回來.

黃衫領先集團中, 並沒有 Garmin - Slipstream 的車手, Bradley Wiggins (黃衫排名第 3, 只落後黃衫第一名 00:19) 本來可以靠隔天的團體計時賽來爭取黃衫的, 不過, 現在卻掉在落後的主集團中, 看來是離黃衫越來越遠了.

Astana 在黃衫領先集團前面拼命地領騎, 想幫 Armstrong (黃衫排名第 10) 把差距拉大, 先追過次要的對手. 不過, Astana 到底誰才是主力車手, 這還是要等到高山站才會看得出來.

環法第一屆是在 1903 年舉辦的, 而本屆則是第 96 屆. 一開始是打算辦一個為期 5 個星期的比賽, 結果, 只有 15 個人報名, 根本就辦不成. 後來縮短成 19 天, 而且, 還要給參賽車手補貼, 最後才有 60 個人報名. 不過, 這 60 人中, 夾雜了不少業餘的人士, 甚至於有的還是無家可歸滴街友哩~ 根本就是一整個離離落落. 不過, 目前環法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的體育賽事了.

主集團落後黃衫領先集團 00:40 進入終點, 沒想到, 更後面還有另一個第三集團. 海邊側逆風的影響真的很大, 竟然可以把整個集團切成前後 3 段哩~

Cavendish 個子小, 受風面積小, 所以, 衝刺無人能敵呀~

賽事報導 => http://www.2009letour.com.tw/news_detail.php?id=55&sid=16

路線 => http://www.2009letour.com.tw/tour2_detail.php?id=296&sid=94

2010年2月14日 星期日

賽事筆記: le Tour de France 2009 - 2/21 (平地站)

站別 / 日期 = 第二站 / 05-Jul (日)
路線 / 類別 = Monaco => Brignoles / 平地站

檔案格式 / 錄影時間 = *.flv 格式 / 19:00 ~ 20:00
檔案時間 / 檔案大小 = 09:5x x 4 + 06:54 x 1 / 32 ~ 35 MB x 4 + 23 MB x 1 (= 152 MB)

主持 / 講評 = 段慧琳 / 張壽生

本站總長是 187 km, 一開始就是一個 8.5 km 的三級坡, 後面還有 3 個四級坡, 中途設有 3 個衝刺點, 最後則是終點前的平路... 慣例上, 環法第一週的賽事是以平地站為主滴!

Fabian Cancellara (Saxo Bank) 跟在隊車旁邊騎, 由隊車上的技師幫忙調車椅高度... Cancellara 的車子變成了黃色, 應該是為了配合剛拿下的黃衫, 所以, 有可能是換了新車, 還不太適應, 需要調整.

離終點 89 km 處, 有一個 4 位車手所形成的領先集團, 領先黃衫主集團有 05:18... 天氣炎熱跟地形起伏是攻擊比較容易成功的因素之二.

Fumiyuki Beppu (SKIL-Shimano) 從隊車上拿補給袋, 幫隊友背水壺... 到主集團後面拿水壺, 一般是副將的工作.

在領先集團中, Stef Clement (Rabobank) 領騎的比例最高, 表示 Clement 是最希望領先集團成形的人.

前導車會送贈品給路邊加油的車迷, 所以, 在登山點前會看到車迷身上出現各式各樣代表紅點衫的裝飾.

Jussi Veikkanen (Française des Jeux) 拿下第三個登山點, 也是最後一個登山點, 拿下紅點衫. 過登山點之後, 慢下來等後面的人, 再繼續以小集團的形式合作前進.

離終點 54 km 處, 領先集團還領先黃衫主集團 04:27. 黃衫主集團是 Saxo Bank 在領騎, 有控制追趕速度, 保護黃衫意思.

離終點 54 km 處, 發生集團大摔車... 一般比賽初期比較容易有集團大摔車是因為, 車手的體力還很好, 為了力求表現, 車速會比較快; 還有, 在集團中騎乘的時候, 車隊跟車隊之間的默契還沒建立起來, 所以, 在路面忽寬忽窄, 或者是車速忽快忽慢的時候, 就容易發生追撞, 造成集團大摔車.

離終點 49 km 處, 領先集團已經接近衝刺點了, 不過, 領騎的車手並沒有加速的意圖, Clement 從第二個位置很平順地加速衝刺了出去, 順利地搶下了衝刺積分.

在長距離的多站賽事中, 要分配好體力, 才能夠以最少的體力跟最快的速度完成賽事, 所以, 車手之間會合作, 並且有可能事先就協商出積分點數的分配.

Mark Cavendish (Columbia - HTC) 在 2008 年環法中, 是拿下四個單站冠軍的衝刺選手, 不過, 在前一天的個人計時賽中, 卻只拿到了倒數第 4 名.

Tyler Farrar (Garmin - Slipstream) 是除了 Alessandro Petacchi 之外, 唯一擊敗過 Cavendish (在 2009 年) 的衝刺好手, 不過, 在前一天的個人計時賽中, 也只拿到了第 77 名.

Oscar Freire (RaboBank) 是 2008 年環法的衝刺王, 也拿下了一個單站冠軍, 年紀大了點, 不過, 在前一天的個人計時賽中, 也是只拿到了第 158 名.

離終點 21 km 處, 黃衫主集團追趕到領先集團只剩下 01:15 的差距, 目前預估在離終點 9 km 處便可以追上... 一般職業選手預估的追趕時間是每 10 km 可以追 01:00.

一般逃脫會成功的狀況有, 天氣很熱, 下雨, 或者是地形起伏較大... 10 km 可以追 01:00 是指在平地路段上的狀況, 因為地形起伏較大的時候, 比較不容易把整個大集團組織起來追趕.

離終點 21 km 處, 領先集團只剩下 01:11 的差距. 領先集團的人數較少, 領騎頂風的時間就比較長. 100 km 以上的距離騎下來, 就會比黃衫主集團中的車手疲累許多.

領先集團會配速 (比如說, 43 km/h) 輪流領騎, 集團中的人都得跟得上, 並且分擔領騎破風的工作. 如果有人不分擔工作, 就會被唾棄, 而且, 整個集團運作起來就會不和諧. 然後, 很快就會有人發動進攻, 試著甩掉不合作的人.

衝刺型選手在第一週體力還很飽滿, 所以, 在爬山的時候, 還沒有人落隊...

Stef Clement (Rabobank) 是 2006 年跟 2007 年的荷蘭國家計時賽冠軍, 有很強的計時能力. 前一天的個人計時賽中, 只落後 Cancellara 01:28, 本來還是虛擬的黃衫, 不過, 在離終點 15 km 處, 已經被黃衫主集團追到只乘下 00:53 的差距而已.

Columbia - HTC 開始領騎 (黃衫主集團). 賽事的前半段都是 SaxoBank 在領騎的, 把跟領先集團的差距控制在 4 ~ 5 分左右. Columbia - HTC 想幫隊上的 Cavendish 拿下單站冠軍, 所以就開始追趕.

Cervelo Test Team 也跟在後面伺機而動, 想為隊上的衝刺名將 Thor Hushovd 跟 Heinrich Haussler 製造機會.

先前 Saxo Bank 都把 Cancellera 帶在比較安全的位置, 不過, 現在 Cancellera 卻掉在主集團中間比較後面的位置, 這是不太安全的, 因為, 如果集團前面摔車, 就會被波及, 閃都沒辦法閃哩~

當領先集團威脅不到黃衫的時候, 黃衫車隊就只會防守, 並不會攻擊, 所以, 只會把跟領先集團的差距控制在可以追回的距離而已.

一般來說, 平地路段上的攻擊是徒勞無功的, 不過, 如果不嘗試的話, 可就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因為, 有時候, 黃衫主集團一個鬆懈, 一個不小心, 還是有可能逃脫成功, 拿下單站冠軍滴~

整天躲在黃衫主集團中, 隊經理是會不爽滴~ 尤其是車隊中沒有衝刺型選手可以在終點前跟人家衝刺的時候. 這個時候, 車手就要運用個人的能力, 先逃脫形成領先集團, 然後, 在離終點 15 km 處, 再做一次攻擊, 試著拿下單站冠軍.

成績的計算分成兩類, 一個是以時間總成績計算的黃衫跟白衫, 而另一個則是以積分總成績計算的綠衫跟紅點衫. 黃衫是時間成績的總冠軍, 白衫則是 25 歲以下的時間成績總冠軍. 綠衫是平地衝刺績分總冠軍, 而紅點衫則是登山績分總冠軍.

環法是為期 3 個星期 (21 站) 的耐力賽, 比賽經驗跟心智上的成熟度都很重要, 所以, 25 歲以下才會都還算是年輕的車手.

Mikhail Ignatiev (Katusha) 是 2004 年的奧運場地積分賽的冠軍, 也是 2005 年的計時賽世界冠軍 (23 歲以下組), 不過, 在前一天的個人計時賽中, 只拿到第 71 名.

因為計時賽型的選手在終點的平地衝刺是沒有機會的, 所以, Ignatiev 才會在離終點 10 km 處發動攻擊.

Ignatiev 一下就巴過了領先集團, 因為之前躲在黃衫主集團裡頭, 休息了大半天, 體力比較好.

離終點 9.7 km 處, 黃衫主集團提早追上了領先集團.

Columbia - HTC 在後段高速領騎 (黃衫主集團), 整個車隊在體力上的消耗會很大.

Cavendish 是曼島人 (Isle of Man), 所以, 外號又叫 "曼島飛彈". 雖然, 在 2008 年的環法中拿下了四個單站冠軍, 不過, 後來就退賽了. 退賽的其中一個原因, 是為了準備奧運. 不過, 他卻是英國代表隊中, 唯一沒有拿到奧運獎牌的車手, 後來就轉以公路賽事為主了.

不過, 場地計時賽只有 40 km, 想要轉戰公路賽, 尤其是像這種多日多站式的環法賽, 路途是非常遙遠滴~

Cavendish 只需要衝最後的 500 m, 前面都有隊友幫忙.

每一隊都有 9 位車手, 車隊前 3 名車手的時間加總就是車隊的成績.

環法最後的平地衝刺, 有點像跑完馬拉松之後, 還要再來衝個百米, 不過自行車比跑步還多了一個風阻的問題, 所以, 多了一個更複雜的衝刺前卡位.

車隊成立後, 在當年學到的經驗, 最快也要到兩年之後才會有成果, 所以, 贊助商都是以兩三年為一個時間單位, 做為一個長期贊助的規畫.

離終點 3 km 內摔車, 成績照算, 比照摔車時所處的集團成績.

賽事報導 => http://www.2009letour.com.tw/news_detail.php?id=54&sid=16

路線 => http://www.2009letour.com.tw/tour2_detail.php?id=295&sid=94

賽事筆記: le Tour de France 2009 - 1/21 (個人計時賽)

站別 / 日期 = 第一站 / 04-Jul (六)
路線 / 類別 = Monaco => Monaco / 個人計時賽

檔案格式 / 錄影時間 = *.flv 格式 / 19:00 ~ 20:00
檔案時間 / 檔案大小 = 09:5x x 4 + 07:15 x 1 / 35 ~ 37 MB x 4 + 23 MB x 1 (= 162 MB)

主持 / 講評 = 段慧琳 / 張壽生

一開始先回顧 2008 年的環法賽... 環法奪冠的關鍵之一是個人計時賽的能力... 摔車是家常便飯.

每一站賽事之前, 都會有個嘉年華會, 大會保證有一整個小時的節目可以看, 而且, 還有很多的贈品可以拿.

車迷會在地上擺出 Vive le Tour 的字樣, 意思是 "環法萬歲", 這也是最常見的字樣.

Denis Menchov 上坡過彎的時候, 車子壓太低, 角度過大, 輪子打滑摔車... 另一位車手下坡過彎, 車度過快彎不進來, 直接騎出彎外, 摔下路邊的陡坡.

本段計時賽長度有 15.5 km, 先爬一個 7.5 km 的 4 級坡上山, 途中最大的坡度有 10%, 接著是 8 km 的下山跟平地. 多變的路況會強迫選手攤牌, 是登山型選手跟計時賽型選手的對決.

Alberto Contador (Astana) 爬山最快, 只花了 11:22 就爬完 7.5 km 的四級坡, 均速高達 39.589 km/h, 比 Fabian Cancellara (Saxo Bank) 快了 00:06.

Cancellara 最快跑完整個賽段, 只花了 19:32, 均速高達 47.611 km/h, 比 Contador 快 00:18, 等於在下坡跟平地路段上, 倒追了 00:24 回來. 而在後面的這一段下坡跟平地路段上, Cancellara 的均速則是高達 59.504 km/h.

計時賽型的選手可以在很的短時間內就拉出最大的強度, 而登山型的選手則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環法賽的獎項有: 單站冠軍, 黃衫 (總成積冠軍), 綠衫 (衝刺積分冠軍, 本站終點衝刺有 15 分), 紅點衫 (登山積分冠軍, 本站 7.5 km 的四級坡有 3 分), 白衫 (25 歲以下的總成積冠軍).

賽事報導 => http://www.2009letour.com.tw/news_detail.php?id=51&sid=16

路線 => http://www.2009letour.com.tw/tour2_detail.php?id=95&sid=94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RB 660: 煞車 - 煞車皮前束角

下午 (02/12) 把小朱 (RB 660) 身上的 Vittoria Zaffiro, 跟小藍 (RB 660) 身上的 Continental Ultra Sport 交換完之後, 剛好還有一滴滴的時間.

就把小朱的前煞車皮 TK423AG-QR, 還有小藍的前煞車皮 R50T2 (BR-3400, Sora, Shimano), 都給調出前束角來了.

就剪了塊硬紙板, 塞進煞車皮的尾端跟車框之間, 調整好煞車皮的位置之後, 拉煞車把煞車皮給夾緊, 然後再把螺絲給鎖緊就好了~ 耶~

RB 660: 外胎 - Ultra Sport, Zaffiro

上次 (01/14) 小朱 (RB 660) 從 Maxxis Detonator (網拍二手品) 換回 Vittoria Zaffiro (網拍二手品) 之後, 又覺得把之前 (04/22) 買的 Continental Ultra Sport (全新品) 裝在最近都沒在騎的小藍 (RB 660) 上, 有點浪費...

下午 (02/12) 剛好有空, 就把小藍的 Ultra Sport 跟小朱的 Zaffiro 對調過來了~

好久沒換內胎了, 有點生疏哩~ 希望過年有好天氣, 也有時間可以出門晃晃唷~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RB 660: 獨騎 - 坪林

星期二 (02/09) 早上晚起了... 因為前一天太晚睡, 然後, 早上又被吵到, 沒睡好...

乾脆請假繼續休息好了... 就睡到了中午...

起來摸了兩下, 吃喝了一陣子, 天氣還不錯哩~ 就牽著小朱 (RB 660) 往北宜跑了~

禮拜天 (02/07) 才剛把騎了 991.95 km 的人體工學把 DR-AL-47B (Reach/Drop = 85/155 mm), 又改了回來, 恢復成原廠的小彎把 DR-AL-10B (Reach/Drop = 115/145 mm), 所以, 雖然, 體能的狀況應該是不怎麼樣, 不過, 卻還騎得蠻 High 的~

才到國史館而已, 就削掉了 30 來秒, 有點嚇了一下跳, 雖然, 騎市區, 交通狀況的影響比較大, 不過, 還是暗自小爽了一下.

過了國史館, 繼續很 High 的健康騎... 覺得轉速跟車速都還維持的蠻順的, 而且, 之前屁屁很快就用完的感覺也不見了, 真爽~

我在猜, 除了改變車把的設定之外, 把卡鞋的卡子往前, 跟往外推到最底, 然後, 再把車椅拉高, 應該也是有所貢獻滴~

到海倫咖啡的路上, 車速大概都盡量維持在 13 km/h 左右, 也就是轉速拉在 85 rpm 左右. 只有車速掉到 11.5 km/h 左右的時候, 也就是轉速掉到 75 rpm 的時候, 才會連升兩檔, 站起來抽車.

抽車的時候, 車速有拉在 12 km/h 左右, 換句話說, 轉速是有拉到 60 rpm 滴, 這樣一來, 就有比較喘了~ 不過, 還好, 坐著騎的車速拉高了之後, 抽車的次數就變少了.

到了海倫咖啡, 對了一下碼錶, 時間還是慢了... 明明就騎得還蠻順滴呀~ 真是自我感覺良好呀~ 哇咧~

下到坪林的路上, 被大貨車給堵到了, 就順順地跟在車尾, 慢慢滑了唄~

回程的時候, 騎起來又覺得更順了. 到了海倫咖啡, 再對一次碼錶, 果然, 刷掉了 01:20, 爽~

接著, 再下到新店, 路上又被貨車給堵到, 超了一台, 又被另一台堵到, 就算了~
沒想到, 回到山下的時候, 整段來回的時間, 還是有一滴滴超前滴唷~ 真意外哩~

最後, 就小拉了一下轉速爬新坡一街. 真是爬到快掛了... 不過, 又跑進了 08:00 以內耶~ 真是太爽了~ (上次頭一次跑進了 08:00, 我還在那邊懷疑得很爽, 以為不小心記錯時間了咧~)

整趟騎下來, 覺得設定上大致還算 OK, 只有兩個問題要再想一下:

1) 抽車膝蓋比較容易碰到上把
2) 車把的 Reach 太長, 煞變把位握起來還是有點小吃力

就先這樣騎一陣子, 等有更具體的想法再說唄~

另外, 上次 (01/31) 把小朱的煞車調成 "前碟後鼓" (前 TK423AG-QR / 後 Baradine 451) 之後, 這次衝下坡的時候, 感覺還不錯. 不過, 上次有點小偷懶, 前面的煞車皮 TK423AG-QR 並沒有調前束 (Toe-in, 後面陽春的 Baradine 451 不可調), 目前騎起來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不過, 還是會想找個時間再調整一下.

好唄~ 底下是追蹤用的里程時間:

0) 來回 = 02:45:29 @ 20.800 km/h (02:45:55 -00:26, 新)
1) 國史館 = 12:56 @ 24.263 km/h (13:27 -00:31, 新)
2) 海倫 = 53:44 @ 13.355 km/h (52:31 +01:31)
3) 坪林 = 18:32 @ 37.068 km/h (17:57 +00:35)
4) 海倫 = 46:28 @ 14.953 km/h (47:48 -01:20, 新)
5) 山下 = 25:57 @ 37.503 km (25:12 +00:45)
6) 新坡一街 = 07:52 @ 7.169 km/h (07:40 +00:12)

相簿連結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5E5%e5%b0%8f%e6%9c%b1%5E6%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8%a8%ad%e5%ae%9a%e8%bf%bd%e8%b9%a4

RB 660: 車把 - DR-AL-10B (信隆)

上次 (02/07) 研究完小朱 (RB 660) 的原廠車把 DR-AL-10B (信隆), 跟網拍上買的二手人體工學把 DR-AL-47B (信隆) 之後, 覺得 47B 的煞變把位往下墜的角度比較大, 所以, 握起來才會比較沒那麼舒服, 容易提早疲勞, 就不太適合長途騎乘. (雖然, 我還是硬騎完了單日雙北...)

所以, 就把騎了 991.95 km 的 47B, 又換回了原廠的 10B.

可沒想到, 10B 的 Reach 長了 30 mm, 煞車線就變得有點太緊 (之前 8 速 Sora 改 9 速 Sora 的時候, 線是照 47B 的設定拉的...), 只好順便把龍頭給降到了底 (降 30 mm).

之前設定車把角度的時候, 是參考網路上的資料. 不過, 因為那個時候還蠻迷傳統的 "基本教義派" 的, 所以, 都是以下把位為主:

1) 煞把下緣對齊下把下緣的延長線

2) 下把下緣跟地平線平行, 或者是前端往上翻一滴滴 (角度 < 5 度)

這次設定車把角度的時候, 雖然還是參考網路上的資料, 不過, 想法已經不太一樣了, 想兼顧一下煞變把位, 所以:

1) 煞把下緣還是對齊下把下緣的延長線 (車把廠商 FSA 建議說, 使用人體工學把的時候, 煞把下緣最好比下把下緣的延長線高個 3 ~ 5 cm, 不過, a 我不是用 FSA 的人體工學把 b 照這樣設定, 煞把會離下把比較遠, 我手 "比較沒那麼大", 並不適合)

2) 煞變把 "頸部" (相對於前端翹起的 "頭部" 來說) 的上緣, 朝斜前方略為往上翻 (就是原本 "基本教義派" 車把往上翻 <> 5 度的意思...)
設定好之後, 再纏個手把帶, 就到停車場試騎了幾下, 順便照個相, 丟進相簿裡追蹤一下.

另外, 也順便把卡鞋上卡子的位置, 繼續往外調到最底, 在踩踏的時候, 讓兩個腳掌之間的水平距離縮到最短, 也讓兩個膝蓋更靠攏, 施力的方向更垂直, 更有效率些.

相簿連結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5E5%e5%b0%8f%e6%9c%b1%5E6%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8%a8%ad%e5%ae%9a%e8%bf%bd%e8%b9%a4

DR-AL-10B (Zoom, HL, 信隆, 官網) => http://www.hlcorp.com.cn/fn/product_list.asp?cid=47&Page=2

RB 660: 車把 - DR-AL-10B, 47B (信隆)

上次 (06/06) 跑單日雙北前 (06/04), 把小朱 (RB 660) 較窄的 41 cm (c-to-c) 原廠小彎把 DR-AL-10B (信隆), 換成了較寬的 42 cm (c-to-c) 人體工學把 DR-AL-47B (信隆, 網拍上買的二手車把).

車把上, 除了型號之外, 額外打印的訊息字串分別如下:

DR-AL-10B => HL TC W:41C 2C 11A (RB 660 原廠小彎把, 簡稱 10B)

DR-AL-47B => 420W 05H HL (網拍二手的人體工學把, 簡稱 47B)

看起來, HL 應該是信隆實業的英文公司名稱. Google 了一下, 原來就是 Zoom 啦~ 而 41 跟 42 呢? 就尺寸的標示囉~ 不過, 剩下的 2C 11A 跟 05H, 就不瞭了~ (可能是製造日期, 或者是序號這一類的東東吧? 不過, 不重要啦~)

之前覺得 10B 太窄, 而且, 圓弧的造型握起來, 虎口跟手掌的下緣會承受到比較大的壓力, 所以, 才想換 47B.

剛換 47B 的時候, 覺得, 較長的平把握起來, 是有寬敞了一滴滴, 而且, 平直的下把握起來, 也有一握就到位的 Fu. 跑完單日雙北, 好像也還 OK, 就還蠻爽的~

可騎了這麼一陣子 (991.95 km) 之後, 卻老覺得 47B 的煞變把位握起來超不舒服的... 一開始, 還懷疑 Sora 煞變把的造型不夠人體工學. 後來, 又多注意到了各種不同造型的車把之後, 才開始懷疑起 47B 本身.

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 (02/07), 就分別把 10B 跟 47B 的幾何跟尺寸給量測了一下. 然後, 再上網抓了一些不同造型的車把來比較.

裡頭有不同大小的小彎把, 不同造型的人體工學把, 還有就是最近的主流 "小燕把", 稍微整理了一下, 塞進了相簿裡.

相簿連結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8%bb%8a%e6%8a%8a

DR-AL-10B (Zoom, HL, 信隆, 官網) => http://www.hlcorp.com.cn/fn/product_list.asp?cid=47&Page=2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RB 660: 煞車皮 - TK423AG-QR (Giant TCR 拆車品)

話說, 小朱 (RB 660) 的煞車皮 R50T2 (BR-3400, Sora, Shimano) 被小藍 (RB 660) A 走了兩塊之後 (01/31), 我只好再把腦筋動回到, 之前小藍裝不上去的 TK423AG-QR 煞車皮 (太長了, 會卡到前叉, TCR 拆車品).

上次 (01/31) "前碟後鼓地" (前 R50T2, 後 Baradine 451) 弄完小藍之後, 就順便試著把 TK423AG-QR (煞車皮) 給裝進了小朱的前煞車夾器 BR-3400 裡. 結果, 並不會卡到前叉唷~ 真是太帥了~

想說, 如果小朱也來個 "前碟後鼓", 那麼, 後煞的 R50T2 不就也可以換成鳥鳥的 Baradine 451 (50 mm, 永傑橡膠)? 沒錯, 就這麼搞, 還可以把 R50T2 省下來給小藍用溜~ 超級物盡其用的啦, 真是太爽了~

接著, 就把小朱後煞的 R50T2 拆下來給小藍當備品, 然後換上了 Baradine 451.

BR-3400 (Shimano 官網) => http://techdocs.shimano.com/techdocs/blevel.jsp?FOLDER%3C%3Efolder_id=2534374302051120&ASSORTMENT%3C%3East_id=1408474395181679&bmUID=1265000373835&bmLocale=zh

R530 (TEKTRO 官網, 無 TK423AG-QR) => http://www.tektro.com/02products/index.php

Baradine 451 (官網) => http://www.baradine.com.tw/product.php?catid=2&page=4

RB 660: 煞車皮 - R50T2 (BR-3400, Sora, Shimano)

小藍 (RB 660) 的原廠煞車皮在上次 (03/01) 跑雙日雙北的時候就磨完了, 後來換上的是 Baradine 451 (50 mm, 永傑橡膠).

再後來 (05/22), 小朱 (RB 660) 的煞車夾器升級成了 BR-3400 (Sora, Shimano), 原本身上的 TK423AG-QR (TEKTRO, Giant TCR 拆車品), 就跑到了小藍身上.

可惜, 小藍的前叉角度, 還有鎖煞車夾器的孔位, 可能跟 TCR 不一樣, 所以, TK423AG-QR 鎖上去之後, 煞車皮 (比較長) 才會卡到前叉.

弄了老半天, 無解. 甚至於, 多加了一個墊圈, 把煞車夾器給墊了出去, 還是不行. 最後, 只好再把 (比較短的) Baradine 451 翻出來試試看. 結果, 還真的是可以呢~ 真開心.

不過, TK423AG-QR 的煞車皮是可以微調上下前後夾角的, 比較高檔, 可以有最佳角度, 煞車的效果也比較好, 而 Baradine 451 卻是最陽春的, 角度不可調的煞車皮~ 老實說, 裝這種煞車皮在山路上以 50 km/h 以上的速度衝下坡, 心裡頭還是會有一滴滴毛毛的.

想來想去, 最後是把腦筋動到了小朱身上的 R50T2 煞車皮 (Sora, Shimano). R50T2 跟 Baradine 451 一樣, 都是比較短的煞車皮, 不過, 不一樣的是, R50T2 也是上下前後夾角可調滴唷~ 嘿嘿~

又想了一下, 就公路車來說, 前煞比後煞重要咧~ 如果把它想像成機車, 或者是汽車前碟後鼓的煞車配置, 那麼, 小藍的煞車, 不也就一樣可以前面配比較好的 R50T2, 然後, 後面繼續配原來的 Baradine 451 就好了嗎? 哈哈~ 連這我都想得到, 真的是太帥了~

前幾天 (01/31) 保養的時候, 二話不說, 就把小朱身上的四個 R50T2, 拆了兩個下來, 給換到了小藍的前煞夾器上了~

嘿嘿~ 這麼一來, 小藍總算大功告成了, 真的可以找個時間, 帶他出門溜溜囉~ Avatar 襲捲全球, 藍色正流行啦~ 耶~

BR-3400 (Shimano 官網) => http://techdocs.shimano.com/techdocs/blevel.jsp?FOLDER%3C%3Efolder_id=2534374302051120&ASSORTMENT%3C%3East_id=1408474395181679&bmUID=1265000373835&bmLocale=zh

R530 (TEKTRO 官網, 無 TK423AG-QR) => http://www.tektro.com/02products/index.php

Baradine 451 (官網) => http://www.baradine.com.tw/product.php?catid=2&page=4

Life Fitness 90C: 夜騎 - 索菲特 (蘇州)

出差一個禮拜 (五天), 扣掉頭尾各坐一天的飛機, 實際上只有三天進工廠.

三個晚上排了兩個飯局, 只剩一個晚上騎腳踏車.

本來預計騎兩個小時以上的, 沒想到, 才騎完一個小時就頭痛, 而且, 身體還有點發冷, 好像快感冒的感覺.

不過, 喝了口水, 擦了汗之後, 我還是硬著頭皮爬上了腳踏車...

結果, 踩沒幾下, 就發現一整個虛掉, 使不上力氣的 Fu, 就回房間看 le Tour de France 2009 (YouTube 上 download 下來的) 了.

晚上 (02/04) 一開始就直上 Level 14, 轉速一開始是訂在 70 rpm, 不過, 踩沒多久之後, 就掉在 65 ~ 70 rpm 之間了, 而且, 偶爾還會掉到 60 ~ 65 rpm 之間. 這樣的輸出大概是 150 W 出頭.

這次出差, 行李整理的有點匆忙, 竟然忘了帶運動短, 所以, 只好穿著彈性登山褲 (City Oasis 之 Adisi) 硬上了.

因為褲子摩擦的關係, 騎沒幾分鐘, 會陰就傳來悶熱跟灼燒的感覺, 所以咧~ 就站起來抽車了...

抽車前先連升兩檔, 來到 Level 16, 一開始轉速大概在 60 rpm 左右, 不過, 一下子就掉到 55 ~ 60 rpm 之間. 然後, 也是偶爾會掉到 50 ~ 55 rpm 之間. 這樣的輸出大概是 200 W 出頭.

抽到心跳有點上來之後, 就又坐回椅子上騎, 直到下一次, 會陰又有 Fu 了, 才又站起來抽車. 抽得很隨意, 並沒有特別去想抽車時間, 長度, 強度呀什麼的~

不過, 後來覺得 Level 16 真的是太輕踩了, 然後, 我又是休息模式下的抽車, 沒有轉速, 所以, 抽起來, 上下死點的頓挫感就很明顯. 就繼續往 Level 17, Level 18 試了上去... 後來就都是連升四檔抽車了.

另外, 一開始騎沒多久, 心跳就拉到了 130 bpm 出頭, 不過, 接下來心跳上升的速度就慢了下來. 繼續拉到 140 bpm 出頭的時候, 還是坐著騎的.

接著抽車, 才又繼續把心跳拉到了 150 bpm 出頭. 不過, 一坐回椅子, 心跳就又馬下往下掉到了只剩下 140 bpm 出頭. 然後, 騎著騎著, 就變了坐著騎的時候, 心跳在 155 bpm 左右, 而抽車的時候, 心跳則是在 165 bpm 左右.

好唄~ 一個小時騎下來, 螢幕說, 一共騎了 21.77 km, 消耗掉了 632 cal. 嘿嘿, 這個禮拜, 總算還是騎到車了~

RB 660: 煞車 - 左前右後 (小藍)

原廠小藍 (RB 660) 的煞車是 "左後右前", 跟一般的速克達一樣. 可一般腳踏車的變速撥桿卻是 "左前右後" 的, 所以, 就想把煞車也改成是 "左前右後", 讓這兩個功能在前後左右的操作上是一致, 更好上手, 才能夠讓我更輕易地面對突發狀況.

把前後煞車線給左右交換了之後 (01/31), 卻發現了, 之前人家幫我整理車的時候, 前煞的線留太短了.

原本, 前煞的線拉到右邊煞變把的時候, 線是還剛好夠用, 可是左邊的煞變把比較遠, 改把線拉到左邊的時候, 線就短很多了.

試了一下, 原廠 9 cm 的龍頭, 根本就沒辦法裝, 因為裝了之後, 前煞的線根本就不夠長, 沒辦貼著把手從左邊繞回右邊, 那手把布就沒辦法纏了吶~

還好, 之前小朱 (RB 660) 改大 Off-Set 車椅座桿 (R710, Oval Concepts) 的時候, 就預先幫小藍也留了隻 TDS-D365-8 (Zoom 3D, 10 度, 5 cm 超短龍頭, 信隆實業). 開開心心地裝了上去之後, 結果, 還是發現不行, 前煞的線還是不夠長...

最後, 只好降龍頭了... 試了一下, 只降個 1 cm, 前煞的線還是不夠長的, 只有降到底, 也就是總共降 2 cm 之後, 前煞的線才勉張夠長, 可以貼著手把從左邊繞回右邊.

手把一下子降了 2 cm, 小藍看起來就又更殺了, 不過, 這下子騎起來可累了... 趕緊牽到地下停車場試試... 咦? 沒想到, 還 OK 耶~ 改天再找個機會帶小藍出來晃晃好了. 不過, 在這之前, 還是先照張相, 丟進相簿裡, 追蹤一下唄~

相簿連結 (追蹤)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5E5%e5%b0%8f%e8%97%8d%5E6%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8%a8%ad%e5%ae%9a%e8%bf%bd%e8%b9%a4

TDS-D365-8 (信隆實業官網)=> http://www.hlcorp.com/fn/product_show.asp?sendid=563

RB 660: 車況追蹤 - 大保養 (完畢)

上次 (09/10) 大保養, 把小藍 (RB 660) 拆了之後, 就丟著了... 因為, 後來我大都硬爬陡陡的新坡一街回家, 而小藍前面 42/52 的齒盤比較重踩, 並不適合抽車練轉速.

原廠小藍後面的飛輪是七速鎖牙的 Shimano MF-TZ07 (14-28), 最輕齒比是 0.67 (= 後 28 / 前 42), 換算成標準盤的話, 就是 "後 26 / 前 39", 哇咧~

這個齒比的轉速在 45 rpm 的時候, 時速就已經有 8.49 km/h 了溜~ 可我從古到今, 新坡一街最快也只有跑到 7.2 km/h 的均速而已, 換句話說, 我用 0.67 這個齒比, 是別想在新坡一街上練出什麼抽車轉速滴~ 以我的腿力來講, 是太不切實際了~

後來, 小朱 (RB 660) 升級後, 就多出了一顆八速的卡式飛輪 SRAM PG850 (12-26, PowerGlide II). 沒想到, 我手賤, 就又去弄了一組二手的輪組 (Weinmann DA-16) 來配這顆 PG850, 然後, 就把小藍原廠的輪組給網拍掉了...

原本 0.67 的最新齒比就已經夠重的了, 現在又搞了個更重的 0.62 (= 後 26 / 前 42), 換算成標準盤, 可是約略等於 "後 24 / 前 39" 溜~ 天呀~ 45 rpm 的時候, 就已經是 9.14 km/h 了呢~ 以這種齒比, 我連爬阿柔洋都很拼了, 更別說是新坡一街了.

後來, 我把腦筋動到了小紅 (MTA58A) 身上... 原廠小紅後面的飛輪是八速卡式的 Shimano CS-HG30-8I (11-32, Altus), 最輕齒比是 1.45 (= 後 32 / 前 22), 45 rpm 的時候, 時速只有 3.81 km/h, 幾乎用不到... 如果換成 PG850 的話, 那 45 rpm 的時候, 也還是只有 4.68 km/h (最輕齒比 = 1.18 = 後 26 / 前 22), 仍然不算重踩... 那就給它換了唄~

把 PG850 跟 CS-HG30-8I 交換了過來之後, 小藍的最輕齒比就變成了 0.76 (= 後 32 / 前 42), 換算成標準盤的話, 大概是 "後 29 ~ 30 / 前 39", 換算成 CT 盤的話, 則大概是 "後 26 / 前 34" 左右.

這 0.76 的齒比, 在 45 rpm 的時候, 時速是 7.43 km/h, 所以, 基本上, 還是不適合拿來爬新坡一街滴~ 不過, 拿來爬最近還蠻迷的北宜, 就還蠻適合滴~ 所以, 我終於還是打起精神, 想把小藍給組起來了~

組完之後 (01/31), 還順便改了一些設定, 就照了張照片丟進相簿裡追蹤一下.

相簿連結 (保養) => http://cid-72e626d454cba3c0.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RB%20660%20%5E5%e5%b0%8f%e8%97%8d%5E6%20-%20%e8%bb%8a%e6%b3%81%e8%bf%bd%e8%b9%a4%20-%20%e5%a4%a7%e4%bf%9d%e9%a4%8a

CS-HG30-81 (Shimano 官網) => http://techdocs.shimano.com/techdocs/blevel.jsp?ASSORTMENT%3C%3East_id=1408474395181679&FOLDER%3C%3Efolder_id=2534374302051836&bmUID=1264984070151&bmLocale=zh

PG580 (SRAM 官網) => http://www.sram.com/en/srammountain/cassettes/8speed/pg850.php